事情的起因经过很简单。
9月10日
大V在西贝吃了一桌菜,当场没有发难,发了一段微博:
好久没吃西贝了,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,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,还那么贵,实在是太恶心了。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,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。
9月11日
大V的话立刻引起了西贝老总的全力反击。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表态,称“西贝没有预制菜”,并宣布将起诉罗永浩“损害商誉”。
大V回应“欢迎起诉”,并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,进一步激化矛盾。
9月12日
西贝发布42页公开信,公布13道菜品制作流程,开放全国门店后厨参观,试图以透明化自证清白。
大V在直播中展示《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》,指出西贝预制菜占比超80%,并呼吁行业透明化。
西贝上线“罗永浩菜单”供顾客参观后厨,但被质疑为“作秀”。
灾难公关
看到西贝在网络上被公众口诛笔伐,即使拿出国家的相关条例和通知仍百口莫辩,我不由得想笑。
在消费者面前,商家就不要充当什么教育者的角色。即使你所做的符合法律法规,你的“预制菜”在行业内有不同于普通人认识的概念内涵,作为商家你只能打碎牙齿肚里吞。消费者是你的服务对象,不是你的教育对象。
所以在公关层面,西贝的表现堪称灾难。
这跟当年的张小泉菜刀如出一辙。不管你的菜刀得到了多少米其林餐厅的认可,你的某明星款菜刀的用法不支持普通家庭的拍蒜操作,你也不能说这是消费者的错。
商业逻辑上,就没有商家可以教育消费者,凡是有的选,消费者都会用脚投票去教育你。
所以明智的做法,就是冷处理。一个简单而诚恳的道歉,就能让事态逐渐平息下去。
预制菜
关于预制菜是什么,普通人和行业人可能有比较大的分歧。
在普通人概念中,我家隔夜的蔬菜都要倒掉,你在餐馆做的菜肯定是要新鲜的。预制菜就是那种提前做好,使用防腐剂等包装后延长保质期,上菜时直接倒入加热的菜。
按照这个标准的话,大概只有路边小餐馆的后厨才敢开放参观和监督(但卫生水平又是另一个问题)。
就是因为我们每家每户都在做菜,所以普通人对做菜的概念大都是现炒现吃。没有谁会为了提前做好下个月的饭菜,添加保水剂防腐剂等并抽真空包装。
工业化了以后,很多商品的形态没有变化,但生产方式和流程都有了巨大的变化。
比如生产一个碗,形态和形式都没有变化。但小手工业时代,都是靠人手工一个一个制作,而工业时代靠的是流水线,永不停歇又标准化的流水线。
食品工业同样如此。在大型连锁餐饮上,为了追求安全性和标准化,菜品已经基本不可能靠每个门店的炒菜师傅自由发挥了。中央厨房制作半成品,再运输到各个门店做最后一步加工,这是食品工业化的具体表现。
至于是否是预制菜,就要看它的定义。虽然国家标准正在起草中,但从之前国家各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知来看,自营门店的中央厨房制作的半成品,并不算是预制菜,这也是西贝反击大V的核心依据。
预期差和利润
但汹涌民意并不买单。提前做好的菜品,怎么能不算做预制菜?
国家法律法规目前没有规定它或类似的连锁餐饮必须公开透明它的“预制菜”成分和比例。在中央厨房使用的半成品菜不算预制菜,到正式要求公开透明“预制菜成分比例”为止,餐饮企业无疑是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。
如果不是打着新鲜与健康的旗号,西贝的价格恐怕很多人都忍受不了。顾客们认为他们为食材付出了溢价,但这份溢价购买的其实是中央厨房的半成品菜。
这是西贝营销的胜利,但现在到了它还债的时候。
大字报
治大国若烹小鲜。
大V明显感觉风向不对,准备鸣金收兵。但西贝开始反击,9月14日发文:
罗永浩是网络黑嘴,是网络黑社会,太坏了。但他打醒了我,算变相的帮西贝进步。
100年前要煽动民粹,往往需要一个大型集会和高超的演讲技巧,但这一切在100年后都变的容易。
民粹的危害不在于他们的目的正确性。他们往往有很崇高的理想,或很简单朴素的愿望。但这种朴素的愿望往往被利用被放大,恐怖的力量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形式被释放。
西贝或任何一家自由竞争的非垄断地位企业,如果做的不好,自然会有竞争对手淘汰他。这个过程是自然发生的。
但以善的名义,发动网络力量,去强行加速这个过程。这是在人为扭曲这个市场。
今天可以以预制菜的名义去制裁西贝,明天是否还可以以其它名义去制裁东贝?
所以大V要慎言,尤其是针对组织和群体的负面言论。因为弄不好,就是一张大字报。至于大字报这把火烧起来以后,能不能控制住就不是你说了算了。
再看一遍最初的微博,我不认为大V是随性而发。每一个字都有用处,字斟句酌的可能性更大。
好久没吃西贝了,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,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,还那么贵,实在是太恶心了。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,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