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直想做Agent的智能编排方面的尝试,调研了一圈,计划用以下框架做快速启动。 AutoGen Studio Ollama Qwen3(本地部署) 主要的配置和部署画了一张图作为备忘。
想用AutoGen验证一下多日的想法,需要用到Python,于是需要安装Conda去管理一下多版本python。 许久没用,发现现在要装上conda并正常使用,原来有这么多的问题。 问题1:Conda版本 Anaconda现在官网下载需要登录了,我嫌麻烦就去找了国内源,在清华镜像上找到了下载地址。
今年第一次参加CSP,第一轮有惊无险的通过了。J组压着上限100分过了,S组压着下限61.5分过。 按照老师的说法,去年六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报考。但那时候考虑让汤圆多一些玩耍时间,同时补一补语文方面的弱项。所以这一年除了动态规划上了一个课程,其余时间几乎是在划水,黑神话倒是玩了不短时间。 同龄人显然不
直到一个叫“户乘风”的直播网红被全网封禁的新闻出现,我才知道有这个人的存在。之前也是同样的情况,直到几个翻车直播大V被全网报道,我才知晓这些人的存在。 因为我不看直播。不论是早期的带货主播还是其它什么主播,从来不看,更不会去刷火箭等。 老婆也不看直播。所以我们对“户乘风”之流的爆火,感到莫名其妙。
事情的起因经过很简单。 9月10日 大V在西贝吃了一桌菜,当场没有发难,发了一段微博: 好久没吃西贝了,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,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,还那么贵,实在是太恶心了。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,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。 9月11日 大V的话立刻引起了西贝老总的全力反击。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
后信息时代的人,认识和了解另一个人,已经不太需要直接打交道。社交媒体、兴趣群组、问答社区,到处都是对方留下的信息。只要不是完全匿名,互联网搜索能力强一些,就能多多少少了解一个人的兴趣和观点。 这些在网上的痕迹,逐渐拼凑出对这个人的大致画像。这也是为什么京东和淘宝,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。宝妈+30岁,
初中上学的时候,老师要求写日记。刚起步,找话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。 如果写吃喝玩乐,怕被老师说不务正业;如果写心里话,又不想让父母看到。对生活的观察也不够细致,偶尔有些心绪堵着,却不知道该怎么描述。 想来想去,只能写些大而空的话题。 比如写哲学、写历史,写一些社会问题或国家发展的思考。全是宏大的、
昨天,一则“南京一中军训时学生暴打校长”的新闻悄然登上热搜,却在我心里激起不小的涟漪。 事件大致是:在一次军训彩排中,一位校领导(有说法是学工部主任)在主席台上讲话时间过长——据有限的聊天截图显示,讲了约四十分钟。烈日下长时间站立的学生中,已有三人因站军姿晕倒。终于,一名高一学生情绪失控,冲上主席台
今天是汤总初一的第一天。 早上6:30叫醒他,6:55吃完早饭,背着书包独自出门去坐地铁了。 昨天已经报到并适应了一天,今天终于可以自己上下学。家门口就是地铁站,四站路,从出门到校门口,全程不到半小时。对住在地铁沿线的家庭来说,这已是莫大的便利。而那些不在地铁覆盖范围的家庭,往往得更早出发——要么骑
这些年,总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。 一转眼就是春节,再一眨眼,暑假又到了。 仿佛只有在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上,时间才会按下暂停键,让我得以喘息片刻,回望一下来时的路。 春节的暂停,是因为要安排回老家陪父母;暑假的暂停,则是为了规划汤总的假期行程。而其余的日子,时间就像悄然隐入了生活的背景音里,无声无息地